Keyboard shortcuts:→ Next track ← Previous track Space Play/pause |
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四音符敲门式的动机与这首曲子一起闻名于世。这个动机在流行文化中频繁出现——从迪斯科到摇滚,从电影到电视,无处不在。二战中,英国BBC广播公司用这个动机做为自己的新闻广播启奏音,因为它在莫尔斯电码中的字符是“V”——胜利!(···—,用音符来表示是Da Da Da Dum,V在罗马数字中又刚好等于阿拉伯数字5)。
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,那时,他已写过“海利根遗书”,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。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·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,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。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。但是,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。他在一封信里写道:“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,这是不可想象的。”
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,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: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(英雄)尚未写完,c小调第五交响曲(命运)已开始动笔。1807年《命运》完成并出版之前,活泼浪漫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已在1803年上演,同场首演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(田园),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为钢琴、合唱与乐队写的幻想曲。
在此期间,完成的著名作品还有: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(华尔斯坦)、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(热情),俄罗斯弦乐四重奏三部,贝多芬自己钟爱的唯一一部歌剧《菲黛里奥》和三种《莱奥诺拉序曲》,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——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(这也是世界小提琴经典作品),C大调弥撒曲等等。
所有这些作品都堪称是皇皇巨著,每一部后来都成为垂世之作。这是贝多芬留给全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贝多芬《c小调第五交响曲》,作品67号(Symphony No. 5 in C minor, Op. 67),又名《命运交响曲》(Fate Symphony)。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·凡·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,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。此曲声望之高,演出次数之多,可谓"交响曲之冠"。
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,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:“命运在敲门”,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。
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,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。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,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、酝酿,才得以完成。
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,“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,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”,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、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。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。整部作品精炼、简洁,结构完整统一。
全曲共有四个乐章:
第一乐章,辉煌的快板(Allegro con brio)
明亮的快板,2/4拍子,奏鸣曲式。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。
第二乐章,有活力的行板(Andante con moto)
稍快的行板,3/8拍子,双重主题变奏曲式。
第三乐章,诙谐曲:快板(Scherzo: Allegro)
C小调,快板,3/4拍子,诙谐曲,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。
第四乐章,快板(Allegro)
快板,4/4拍子,奏鸣曲式。